:::
工業技術研究院(簡稱工研院)
一、績效表現評述
(一)成立院級策略推動辦公室,推動全院跨領域合作,並結合其他法人及產業界協助產業創新,成效良好。如:偕同資策會等法人打造智慧機械雲,導入產業加速數位轉型。
(二)針對前一年度績效考評追蹤事項,改善成效具體。如:協助國內醫療器材廠商開發口顎彌補物高階醫材等3D列印醫材產品,已有良好成效。透過系統化、主題式及領域別等形式展現執行成果,具體說明科技專案研發成果與廠商投資及產出之因果連結。
(三)運用研發成果促成中南部產業發展,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具一定效益。如:協助農漁業者取得全臺首張商務專業應用能力國際認證(Business Application Professionals Programs, BAP)與全球良好農業規範(GGAP)認證,降低業者稽核驗證成本。另推動「中臺灣自行車聯合活動數位集章科技服務」,活化地方觀光產業。
(四)透過優質專利組合作為國內產業前進全球發展,成效良好。如:開發我國第一套5G開放式無線電接取網路(Open Radio Access Network, O-RAN)標準的智慧網管系統,協助國內業者打造工廠專網智慧管理功能並實際運用於各專網場域。另開發自旋霍爾磁性記憶體技術,提升國內晶片廠之技術競爭力。
(五)新增新創獎勵機制(包含:股權獎勵、新創獎金,以及優化衍生公司制度法規),協助2家新創公司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2家完成現金增資及1家公司取得技術加值融資,可將經驗提供給其他法人參考。
(六)110年度提出15件重大突破與產業貢獻案,其中,「軟體定義增強型機器人關節模組」、「仿生3D列印技術」及「等溫高效率水氣分離技術」等三項成果,均獲得2021美國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肯定。
(七)科技專案成果宣導內容(如:健康照護、半導體研發、防疫設備、自駕科技等),除吸引國內媒體報導,提升與社會大眾溝通,並獲得國際媒體報導,值得肯定。
二、短中期精進意見
(一)宜發揮多領域研發能量優勢,並加強院內跨領域合作,展現研發綜效。如:加強跨法人共同合作開發生醫機器人、新藥或COVID-19疫苗等。
(二)針對前一年度績效考評追蹤事項,建議以實際量化成果,輔助質性說明,展現改善成效。如:整理中南部各據點協助在地產業提升技術能量之量化成果,作為質性案例的輔助說明。
(三)研發技術除運用於中南部,亦可協助活化北部產業,全面促進國內產業發展,擴大科技專案的影響力,另建議可透過服務收入彰顯產業價值。
(四)除了電子、半導體等領域的優質專利成果,宜加強其他領域(如:通訊、材料及設備方面)之優質專利,協助國內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五)工研院除加速推動內部衍生新創公司,建議將衍生新創公司的產業效益列為主要目標(如:衍生新創公司的產品、市場占有率及產值等),彰顯研發創新的產業價值。
(六)「軟體定義增強型機器人關節模組」、「仿生3D列印技術」及「等溫高效率水氣分離技術」等三項技術成果榮獲2021美國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肯定,屬於高難度的技術突破,宜持續追蹤後續商業運轉情形。
(七)科技專案宣導宜加強說明從技術突破到新產品開發,且結合生活需求、加強對民眾及大學生的宣導,並追蹤宣導案衍生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