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經濟部台北紡織展驚艷亮相42項創新研發成果 攜手日本Mizuno首創3D一體成型鞋 革新製鞋工藝
種類:本部新聞 發布單位:產業技術司 發布日期:2025-10-14 15:00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今(14)日在2025台北紡織展(TITAS)攜手工研院、紡織所、紡拓會、鞋技中心、塑膠中心及印研中心六大法人,聯手展出臺灣紡織產業在數位製程、循環再生與產品創新三大領域的42項尖端技術,展現產業的蓬勃活力與國際競爭力。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郭肇中司長表示,儘管臺灣在全球機能布市佔率逾七成,但面對數位轉型、低碳趨勢與激烈的國際競爭,產業必須積極升級,開發高附加價值產品。這次展出的創新成果緊扣政府推動的淨零排放、數位AI與永續發展方向,並以技術突破回應美國關稅挑戰,協助產業多元開拓全球市場。例如紡織所打造的國內首創「A Slice of Shoe」3D一體成型鞋,是運用熔噴纖維成型技術,讓鞋面一次成型,製作時間縮短至驚人的6分鐘!相較傳統八道工序,工時節省超過80%。輕巧的鞋面僅重不到50公克,卻能承受高達5公斤的拉力,且可瞬間與鞋底完美結合,省去35%的組裝時間。更令人驚喜的是,鞋面、鞋底與膠水均採用單一材質設計,不僅方便回收,還結合自動化製程,大幅降低能源消耗與人力需求。這項創新技術已獲日本知名運動品牌美津濃(Mizuno)採用,並榮膺2025年iF設計大獎,未來更將擴展至自行車坐墊與運動防護裝備,彰顯臺灣在智慧製鞋與綠色永續領域的國際領導力。
此次科專成果主題館圍繞「數位化」、「低碳化」與「高值化」三大核心,展出三項突破性技術,助力臺灣紡織產業邁向升級新高度:
混紡纖維多光譜影像AI識別技術:紡織所開發的這項技術,能在1秒內準確識別混紡紡織品,誤差僅±15%,成功破解舊衣回收中七成以上的分選難題,將原本耗時1至2小時的流程大幅縮短。此技術不僅提升回收效率,更每公斤回收減少5.09至9.13公斤二氧化碳排放,為循環經濟與減碳做出巨大貢獻。
不織布再生加工技術:塑膠中心針對國內每年3至4萬噸廢邊料與下腳料,運用低剪切物理法成功研發出100%再生產品,碳排放降低超過60%。該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家具與生活用品,帶動4至5億元產值,徹底解決廢料處理難題。
舒壓防護應用技術:鞋技中心創新採用超臨界物理發泡結合拉脹結構,讓護具關節壓迫感減少40%,鞋面壓力亦顯著降低,解決傳統產品拉伸後緊繃不適的問題,市場潛力預估可達2億元以上。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2025台北紡織展專館,匯聚纖維、面料、機器設備、數位AI、資訊系統、終端製品、檢測驗證及知識服務等全方位技術,一次展現臺灣紡織創新實力。展期至10月16日下午5點,地點在南港展覽館一館四樓N3101攤位,誠摯邀請各界蒞臨參觀,共同見證臺灣紡織產業的未來藍圖。
發言人:產業技術司 周崇斌副司長
聯絡電話:02-23212200#8121
電子郵件信箱:
[email protected]業務聯絡人:經濟部產業技術司 陳俊瑋科長
聯絡電話:02-23212200#8181
電子郵件信箱:
[email protected]媒體連絡人:經濟部產業技術司 紀懿珊研究員
聯絡電話:02-23212200#8155、0910-660322
電子郵件信箱:
[email protected]
點閱數: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