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車輛
隨著低碳轉型和淨零永續概念逐漸受到重視,智慧車輛已成為各國主要發展目標,並大規模結合智能科技,相較於傳統運輸工具,使產業更加多元。國內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協助產業推動工作中,期望加速我國在智慧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 EV)輛關鍵零件的自主開發,以自主供應和打進國際供應鏈為目標。針對動力總成、電能總成、車輛電子、減速器總成、煞車總成、驅動/非驅動總成、車架總成、轉向總成、車身總成、環境建構,以及ICT系統整合(System Integration, SI)與創新應用等11項系統架構,藉由整合國內研發能力,期望打造我國成為全球綠色新能源智慧運輸技術發展的關鍵供應鏈生態系。
技術研發措施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著眼於我國電動車和智慧運輸產業的發展,已有多年經驗並具備良好的關鍵零組件製造基礎。在全球智慧型運輸系統革新趨勢下,配合國家政策與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投入智慧運輸產業,包括智能載具動力電池、電動車底盤、智慧電動輔助自行車等關鍵技術,目標是進入整車廠供應鏈。產業技術司協助具有發展潛力的關鍵系統和零組件廠商,轉型升級為整車廠Tier1供應商,並提升研發設計能力及競爭力,以滿足整車廠需求。通過導入國內智慧運輸產業和場域示範運行驗證,進行跨域技術整合與業界合作,加速推動上述技術落實產業化並布局全球市場。
全球車輛產業於智慧電動轉型與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趨勢下,我國車用電子市場規模快速成長,為協助我國車輛產業掌握自主技術及爭取國際商機,科技專案投入自動(輔助)駕駛、智慧車用電子等13項關鍵技術,打造國際級智慧車輛測試場域及車電驗證能量。以國際大獎認可之自駕技術,獲國內外車廠青睞,並建立全國唯一國際級大型高功率智慧車電驗證設備,協助國內10家以上車電大廠產品測試驗證,有效縮減產品開發週期與成本,成功協助切入美、法、日等國際車廠供應鏈。
隨著科技、生活習慣、淨零排放等綠色永續議題的推動,汽車走向智慧化已是既定趨勢,軟體開發、系統整合及相關產業鏈完整性,亦是我國車電供應鏈與產品解決方案較需要強化的項目,透過蜂巢式車聯網(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 C-V2X)應用服務、新型態感測器與AI應用整合,強化智慧車電應用發展。
全球車輛市場逐漸轉向全電動化已是未來確定的方向,科技專案「低碳車輛與跨域系統節能優化關鍵技術」定位於發展低碳車輛電動動力、線控模組化平台,目的在於協助電動車零組件產業發展動力小型輕量化、高效率、低成本及線控模組備援等特色。
充電樁系統導入智慧化,使原只有充電功能增加智慧系統面功能的電力監控、充電樁/電動車充電即健檢、電力雙向調度、充電車隊最佳充電排程加值功能,期待我國車電產業在既有硬體技術上結合資通訊智慧化相關技術,在迎合國際的臺灣2050淨零轉型「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 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下,期待我國電動車充電產業更具國際競爭力。
鋰電池是政府在推動「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中所需的關鍵零組件之一,然而目前鋰電池製造過程中消耗過多的能源,且使用氟系的連結劑,使得電池製造是否符合綠色製造及環保議題,一直存在著質疑的聲浪。而隨著電動車和儲能產業的快速成長,鋰電池的需求倍增,因此一個屬於低耗能低碳排的製程設備技術和全新的材料組成,已刻不容緩需要立即進行研發。
隨著歐美禁售燃油車的政策實施,以及全球再生能源的滲透率提升,電動車與儲能將是驅動鋰電池需求成長的兩大引擎,當中的鋰已被視為戰略物資。然而,鋰電池長久以來所用的負極石墨材料,在未來會有部分被鋰金屬取代。科技專案針對此趨勢已全力研發關鍵技術,搭配創新的固態電解質材料開發,並成立愛國者綠能新創公司,不僅配合國家能源轉型與淨零排放政策,更強化了布局全球新能源產業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