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技術研究院

 

一、績效表現評述

(一)1,000萬元及1,500萬元之「高品質技術與智權整合應用案」逐年成長且發揮高影響力(如:以微能量束次微米形狀修整技術,協助廠商提升產品良率及精度,並跨入國際供應鏈。)。研發成果收入及帶動廠商投資效益持續提升、高引證美國專利與獲得國際獎項(如:5度榮獲德溫特全球百大創新機構(Clarivate 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獎)等表現優於國際同類型機構,整體表現亮眼,值得讚許。

(二)因應COVID-19疫情,發展多元防疫科技與應用,並及時導入服務(如:建置超音波口罩熔接機技術,使臺灣口罩產量躍升世界第二,並結合業者17天造出首台MIT醫療呼吸器原型機。),防疫貢獻值得肯定。

(三)鏈結5G業者開發自主技術進行垂直整合應用,促進5G新興產業發展,奠定國內5G發展基礎。

(四)推動資本市場與科研成果鏈結,包括對接早期資金鼓勵新創、簽訂私募基金協助企業轉型、無形資產與技術加值融資等作法,皆為全國首創協助新創之新作為,讓智慧財產權發揮更大價值,值得肯定。

二、短中期精進意見

(一)有關科技專案執行績效展現,建議加強說明促成廠商投資案與相對應科技專案計畫之關聯性,以及科技專案計畫促成廠商重要投資案例對應的技術移轉或服務收入。績效成果案例可考慮以主題式、領域別的方式呈現。

(二)已成功於各類汽車進行Level 4自駕技術驗證,建議儘速落實到國內產業界。針對已開發生醫級積層製造材料應用,應積極開發相關之3D列印設備。

(三)國內電動車產業蓬勃發展,工研院在電動車產業聯盟中扮演重要角色,針對智慧微電網平台建制與監控,建議結合學術界與產業界積極發展。

(四)有關新藥開發,因開發時程長、投資金額大及風險高等,建議與生技中心、藥技中心及委託研究機構(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 CRO)等單位,共組跨領域的新藥開發團隊,鏈結各方設施及資源,發揮槓桿效益。

(五)有關促進「創投」與「產業」的鏈結、增進南部區域產業發展等執行成果,建議可於產業效益構面設定相關指標項目,展現工研院協助產業發展的貢獻。

三、未來發展方向

(一)109年度工研院推動中南部產業發展之成果案例,大部分由材化所促成,建議院內其他單位加強投入此項任務。

(二)工研院和其他法人的跨領域合作以特定系統開發為主,已有初步成果(如:熔噴不織布模組精密製造的國產化),建議以此模式加強院內跨單位的橫向合作,提升研發能量。

(三)除協助國內廠商提升電動車關鍵組件及動力電池之性能,建議還須協助其提升市場競爭力及未來發展策略。

(四)成立「南部產業創新策略辦公室」,整合跨法人技術、結合地方政府、南部大學及產業界成立推動聯盟,促進南部及東部(偏鄉)產業發展。建議針對特定議題提出規劃及因應(如:從科技研發角度提出解決方案,協助解決國內水資源不穩定問題),並提出具體的量化、質化指標項目,展現推動成效。

(五)有關自駕車系統測試,實際道路測試是必須項目且其安全性應高於人類駕駛,建議協助國內自駕車系統取得Tier 1,以利獲得國際供應鏈(如:加拿大麥格納(Magna)、日本電裝公司(Denso)、德國大陸集團(Continental)及德國博世公司(Bosch))的認可。

(六)建議協助推動高精地圖國家隊的成立,作為未來國內發展自駕車的重要配套作法。

(七)宜盤點衍生新創公司營運情形作為未來推動參考,重點可聚焦於快速成長的新創公司(如:蹬羚企業),並訂定查核指標進行追蹤(如:存活率、獲利率及國際化情形等),以健全衍生新創公司的發展。

(八)目前各項熱門產業技術發展快速且投資金額龐大(如:AI、半導體、電動車、綠色能源及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ED)等),工研院扮演角色應與產業界適度區隔,以利凸顯工研院的產業貢獻。

(九)結合工具機產業與半導體產業進行發展,除與工具機公會合作,應有明確目標,並應提出半導體設備產業發展藍圖(Roadmap)。

(十)有關中長期研發與產業化策略設定,工研院可考量美中科技冷戰影響所產生的機會,適度加以掌握與調整。

更新日期:2021-11-18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