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技術研究院

 

一、績效表現評述

(一)榮獲美國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100 Awards)八項大獎,獲獎數超越麻省理工學院、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研究中心、杜邦、3M等國際領導研究機構及大廠,提升臺灣國際能見度,多項研發成果已落地應用,值得讚許。

(二)工研院讓與半導體線上2奈米量測專利,可大幅減少測量時間,同時具有量測膜厚之優勢,協助我國產業檢測技術保持國際領先地位,值得讚許。

(三)與生技中心共同成立「臺灣生物醫藥製造(股)公司(Taiwan Bio-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TBMC)」,提供蛋白質及核酸藥物、病毒載體、細胞治療等製造服務,打造國家級生物製劑CDMO公司,帶動創新生物製造產業鏈發展,值得讚許。

(四)開發半導體鍍膜設備,協助產業突破設備自製瓶頸,大幅提升國內自製率,值得肯定。

(五)技轉裸視3D顯示相關專利給國內廠商,解決多視角畫面切割,打造影視產業創新應用,協助業界進入顯示產業新商機,值得肯定。

(六)開發全球第一款濕式黃斑部病變眼藥水,具備特殊眼底傳輸技術,採用雙性分子載體,可直達眼底病灶治療,且目前已經進入臨床試驗,榮獲愛迪生銀獎及R&D 100 Awards肯定,也技轉國內廠商,值得讚許。

(七)發國產自主低軌衛星地面設備晶片高速追星技術,克服諸多環境因素挑戰,可在一秒內追蹤到衛星,協助國內廠商輸出國際,帶領臺灣躍上太空通訊產業競爭舞台,值得肯定。

(八)工研院配合國家重點政策,研發及宣導淨零碳排技術,具一定成效;另協助中東歐國家發展半導體技術,促進其產業發展,深化國際交流,值得肯定。

二、短中期精進意見

(一)政府投入晶創與淨零碳排等關鍵科技布局,期許促進國內IC設計業產值倍增,在淨零議題上可與國際接軌,政策目標極具挑戰性,建議工研院策略性地協助政府規劃並推動重大科技政策,提升國家整體科技戰略地位。

(二)建議工研院協助國際企業來臺成立研發中心,引導國際企業進行技術擴散、與國內廠商合作等,促進國內產業發展。

(三)建議工研院厚植技術創新價值,強化引導新創成長的能量,延攬具新創營運經驗的商業服務及研發管理人才,優化協同研發的作法,持續提升衍生新創公司的量與質。

(四)建議工研院加強在半導體領域的國際鏈結,積極拓展與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之合作。

(五)半導體設備在半導體產業在地化扮演重要角色,建議工研院強化複合式前段製程鍍膜設備的產業推廣,明確界定應用標的,以利於串接半導體產業鏈。

(六)工研院協助推動高雄亞灣新創園區的貢獻值得肯定,建議可加強著墨高雄亞灣新創園區與南部高科技S廊帶的發展,滿足在地產業發展需求。

(七)工研院偕同國內產業協會與立陶宛合作成立「超快雷射研發創新中心」,建議與立陶宛超快雷射研發技術進行優勢互補,協助國內產業提升研發能量擴散超快雷射的產業應用。

(八)工研院112年企業收入相較前一年增加,但其占總收入比重微幅下降,建議提出因應策略。

更新日期:2024-11-24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