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一、績效表現評述
(一)紡織所積極爭取國際合作資源,結合國內產業鏈結國際,加速產業先進技術及產品能量的發展。
(二)紡織所近年在「優質專利」的數量及金額均有成長,值得肯定。
(三)熔噴不織布創新專利布局,透過專利組合授權多家廠商,且授權金額達千萬以上,顯示研發技術能滿足不同製程、不同領域產業的技轉需求,值得鼓勵。
(四)紡織所之RFID紗線於111年獲得愛迪生金獎,112年與臺灣最大RFID標籤廠韋僑公司合作,實現全球第一個自動化製程原型系統,其是國際獲獎並產業化的成功案例,值得讚許。
(五)紡織所在數位布料的技術開發有多項突破並榮獲愛迪生發明金獎,運用AI智慧模擬布料開發流程,可快速建構產品的開發,大幅降低布料與終端產品之開發時間及成本,且有良好的產業化績效,值得肯定。
(六)80℉恆溫微膠囊超細纖維皮革技術,採用雙殼型調溫微膠囊,賦予皮革長效舒適恆溫,其恆溫技術具突破性、應用範圍廣、節能減碳且市場價值高,為科專研發成果立下典範,值得肯定。
二、短中期精進意見
(一)建議紡織所加強綠色製程及智慧製造的投入,以提升產業的競爭力。
(二)建議紡織所建置技術資料庫,宜持續追蹤與擴散相關技術成果的運用及成效。
(三)目前國內廠商已擁有導電銀漿技術,並已應用於產品,紡織所宜強化此技術的特色、優勢及利基,並規劃相關專利布局。
(四)數位布料的發展除了視覺的設計外,建議紡織所也需考量布料的觸覺效果,並與國際標準連結。
(五)宜積極強化新創輔導平台的執行,以加速成立衍生新創公司,並持續追蹤後續產業化效益。
(六)服飾連結人工智慧以及快時尚的流行,已是產業常態,建議紡織所應將AI、淨零碳排、環保永續等技術應用於紡織材料及紡織製程中,協助並輔導廠商善用ICT,讓快時尚也能兼顧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