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一、績效表現評述
(一)目前朝向輔導協助開發「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並以發展核酸藥物與細胞治療為重點,其乃屬正確方向,且技術研發有所創新及突破,值得肯定。
(二)運用國際加速器並與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合作,推動並輔導新創事業,加強國際化發展,值得肯定。
(三)與工研院生醫所合作,透過技術作價、人才擴散,成功衍生新創「臺灣生物醫藥製造(股)公司(Taiwan Bio-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TBMC)」,值得嘉許。
二、短中期精進意見
(一)建議生技中心設立技術移轉授權資料庫,追蹤相關技術成果運用成效。
(二)建議持續強化各種平台技術,思考如何維持每年度都能有新穎性(first-in-class)新技術且具有市場性之發展,並持續進行人才培育。
(三)建議加強與其他法人單位(如: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協助研發團隊進行臨床試驗等重要工作。
(四)建議參考其他法人單位作法,吸引國際大廠來台設立研發中心,讓世界看見臺灣的生技產業。
(五)生技中心創立至今已有40年歷史,平均3~4年開發出新藥物,建議思考如何加速新藥物的研發、臨床試驗等工作。
(六)雖然生技中心在開發ADC新藥上具有專一性等特色,但尚不足以形成完整優勢,因為不同生技公司都可以發展不同特色技術。建議加強提升或改善,俾讓生技中心成為ADC藥物開發的領導者。
(七)目前對於新創所做的協助,多偏重媒合、巡迴演出(roadshow)等活動,建議可以透過國際加速器,為新創團隊建立以價值成長為主軸的合作流程,並轉化為生技中心內部的企劃資源,持續引導新創能量。
(八)雖然臺灣生物醫藥製造公司(TBMC)被設定為國家級,但整體規劃如同新創企業,故建議針對在「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上的發展定位、競爭優勢等扮演協助角色。例如在團隊營運管理、關鍵里程碑(Milestone)進展等面向,運用生技中心能量持續協助,並爭取科技專案及相關資源的支持。
(九)目前已衍生多家新創公司,宜思考如何採用不同策略協助持續研發。且針對已成立之衍生新創,應評估採取更有效的推動策略及作法,以達成募資或國際合作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