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衛生研究院
一、績效表現評述
(一)開發「DBPR115小分子複合體抗癌藥物傳輸系統」,可以降低有效的投藥劑量達到抑制腫瘤生長之目的,提升療效並降低副作用,此項研發成果值得肯定。
(二)多項科專研發成果進行全球專利申請及布局,並有多篇研究論文於英、美、荷、澳等國家學術期刊完成發表,提升國際能見度,值得嘉許。
(三)新藥領域之前期科專研發成果「DBPR115小分子複合體抗癌藥物傳輸系統」、「DBPR216多重激酶抑制劑治療胃腸道基質瘤與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候選藥物」、「DBPR 186新型抗癌物美登素(DM-1)傳輸系統」等,已完成技轉並促成業界廠商投資,成果落地應用良好,值得嘉許。
二、短中期精進意見
(一)有關社會責任方面,除了人才培育外,針對「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之目標3「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的實施細項,須注意其指標應具體呈現細項目標3.d「加強所有國家(尤其是開發中國家)早期預警、減少風險的健康風險管理能力」,並提出相關數據以利佐證落實達成情形。
(二)宜再加強專利布局及技轉相關的作為,且因與技轉合作之生技廠商具有關連性,須注意後續專利智財之申請與前期專利宜有適當區隔。
(三)在促成廠商投資的作法上,除了聚焦癌症藥物開發,亦可擴及過去科技專案的研發成果(包括醫療器材方面)。
(四)建議專注於新藥開發並降低在醫療器材方面的研發項目,另外建議思考如何運用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平台擴散技術或是成立CRO公司,建立和業界、學界的合作機制,俾助益於修飾藥物,增加藥效和療效。
(五)為協助輔導新創能量,結合台灣智慧雲端服務公司建置「國衛院生醫創育生態系」,可將院內技術研發及衍生新創,與對外之輔導新創進一步區隔,設定不同之目標、策略及作法。
(六)在推動衍生新創的輔導作為上,除了設立管理制度及相關法規,宜加強展現協助輔導新創之成效。
(七)國衛院除了「新成份新藥開發躍進計畫」、「新世代癌症暨免疫治療生物藥品開發計畫」之外,尚有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與其他法人單位(如:金屬中心)合作之科專計畫,建議可在績效考評作業上一併展現執行成效。